“這個品牌轎車的油箱在50升左右,但公務加油卡信息顯示最多一次加了119升油。”不久前,江蘇省漣水縣紀委監委在利用大數據比對公務用車加油信息時,一組異常數據引起了調查人員的注意。
為了查證事實,該縣紀委監委調查人員比對該車加油信息,并通過公務用車管理平臺調取該車行車軌跡,隨后又調取了加油站監控視頻。調查發現,該公務用車和公務加油卡所屬單位為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調查人員比對該公務用車實際使用里程情況,發現該車耗油量也遠遠低于實際加油量。經過進一步調查,負責保管該公務加油卡的輔警何某某可能存在“私車公養”問題。
“你單位公車油箱只有50升容量,為何你近三個月內多次加了60多升汽油?”調查人員找到何某某詢問。
“會不會公務加油卡的系統出現問題,多算了加油量。”何某某說。
“那你這次加了119升油也是系統問題嗎?”調查人員追問,同時出示在加油站調取的何某某用公車加油卡為私車加油的視頻截圖。
在證據面前,何某某坦白了自己的行為。2021年6月至9月期間,何某某利用保管公務加油卡的便利先后9次違規使用單位加油卡為私家車加油,涉及金額4237.36元。最終,何某某因“私車公養”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相關責任人被誡勉談話,涉案資金全部退繳。
針對該案暴露出的相關管理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漣水縣紀委監委發出監察建議書,督促案發單位開展警示教育,完善公車管理、公務加油卡使用、財務管理等制度。
為從源頭上防止“車輪上的腐敗”,漣水縣紀委監委緊盯公務用車加油、維修、運行等重點環節,梳理公車使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通過對加油金額、加油頻次、公車軌跡等數據進行分析比對,主動發現“私車公養”“公車私用”等問題線索。今年以來,發現相關問題20個,立案22人,誡勉及提醒談話9人。(通訊員 徐璐 張海濤)